“既存建筑的可持续再生”
什么是“既存建筑”?
“既存”即“已经存在”,而“存在”可以解释为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,客观存于这个世界上、存于某个场所、生存着,等等。因为事物在它所处的的时代发挥了作用,它对人们有所贡献,它的存在被重视,那么它就可以被认为是“存在”的。
我们总部所在的上海,回溯19世纪40年代,日本和西方国家在鸦片战争后,在此建立了各自的租界,上海进入租界时期。受各个外国文化的影响,上海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,经过数百年的发展,至今仍有“既存建筑"点缀其中。
在我们设计的陕康里项目中,用地内有一座印度锡克教教堂及其辅助设施,是租界时期的产物。这座曾经受人欢迎的教堂,随着租界时期的结束而失去了它的功能。近年来,由于建筑被随意改建和开发,当地建材市场和住宅杂乱无章,租界时代的面貌消失无踪。我们计划对其进行改造,在利用“既存建筑"的同时提高可持续性,将陕康里打造为一个结合创意办公和精品商业的“Creative Village创意园”,以使项目焕发出新的光彩。
如今,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,城市中高层建筑鳞次栉比。与此同时,以前建造的历史建筑、改革开放时期建造的工厂和其他建筑,以及绿意盎然的老式低层街道,老商场,它们的存在也正在被重新评估。我们希望充分利用"既存建筑",通过为其增加可持续性和功能性,使之散发新的魅力,以积极推动上海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。
我们能够为社会提供的解决方案是,为那些被遗弃的、不再被需要的"既存建筑"注入活力,在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,通过对“再生”的探索,"更新建筑,改变生活",也在未来持续地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。
再生流程 The Process of Renovation
再生,四个核心价值
Four Core Values
1. 既存建筑的可持续再生
创造充满活力的空间,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聚集到一起:提供独特的商业空间和工作场所,以激发创造力

2. 重现场地魅力与价值,创造新生活场景,引领新生活方式
解读建筑/空间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建造意图,尽可能地利用和再生既存建筑来打造独特的生活场景,提出能够帮助人们与社区建立联系,从而优化社区建设的全新生活方式。

3. 绿色环保与碳中和
通过材料的再利用(例如,旧砖和瓦片剥离后重新用于外墙),被动式设计的应用(例如,采用太阳能电池板节约能源,运用建筑遮阳与最佳窗墙比来提高隔热性与气密性),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,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,以我们的设计助力“碳中和”。

4. 降低开发成本
尽可能进行资源再利用,减少20-30%的成本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结构(通过最小化拆除面积和结构加固两方面的组合),限制大拆大建的方式。
